找到相关内容9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手印法的推广与创新

    元心体空。  讲俱生和合,首先以净信胜解和厌离,初修四加行道的暖位,次修顶位和忍位,最后修世第一位。暖位能成就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。三摩地根和慧眼,此五根是正行的基础,正行位修止观及止观双运法。《解脱道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449436.html
  • 涅槃之研究

    :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奊   能精勤修身念处娙,修止修观,修三三昧,是般若经中最常提倡的修法,修四念处,修五根,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增上定学的部分,包含于三十七道品中,也就是有系统而又次第...

    释性仪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3.html
  • 成实宗教义

    取前色是名识阴。心与数法,一体义分,如道品中一念,而有念处、念根、念力、念觉、正念等五种别名。以心差别故,有名为受有名为想等。但是一心,无别心数。次明想阴,于识所缘,分别取男女怨亲等相,而实无此等诸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0660644.html
  • 道教、儒教与佛教异同之辨析

    足、精进如意足; (4)五根系指修行所依凭的五种内在条件,分别为: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; (5)五力是指因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促进修行、达到解脱的力量,依次为:信力、精进力、念力、定力、...

    道教儒教佛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1469960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㈨

    就是信根、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这五种的根生出来了就有五种的力量,信有信力、进有进力、念有念力、定有定力、慧有慧力,合起五根五力是十个。再加上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七菩提分和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。 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224413299.html
  • 《净土教言》讲记(五)

    上面积累的罪业相当深厚,即生中即使依靠殊胜的对境,业力也很难清净、很难转变。且众生的根基也不相同:有些众生由于往昔积累了资粮等缘故,即生中的信根、慧根、念根等非常殊胜,遇到一点点因缘就会成熟,而有些众生...

    麦彭仁波切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618036864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得见正确的知见。 五是五力,力即力用,能破恶成善。力有五种。即:①信力,信根增长,能破诸种疑惑。②精进力,精进根增长,能破身心懈怠。③念力,念根增长,能破诸般邪念,成就出世正念功德。④定力,定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三十七道品讲义:五力篇

    增长,则能破诸邪想”。念根是正念的根本,若能增长起来,则可破除一切邪念妄想。人的心念若不正确,则行为不正直。人之所以不能进步,就在于懈怠、无正念。我常说“人身难得”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三十七|证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3220126174.html
  • 戒从心生

    陀螺,施上旋转力,倘若无阻力存在,即可以定点转动不停。如是,以念律仪为螺顶,依“正念、正知”维持人性──知、情、意的平衡发展,并开发念根、念力。以智律仪为螺体正三分之一成分,依“正见、正志(正思惟)”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2140266.html
  •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

    明确、不规范,说明当时的翻译技巧还很不成熟。   五根即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五力即信力、精进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《阴持入经》的翻译与此相同。   七觉支如下:念觉支、择法觉支、精进觉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641391.html